鐵路是我們國家近幾年來重點發展的項目。為了推進鐵路發展,鐵路公司也在不斷的推進改革。今年很多地方上正在加速推進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,今年將有多個具體項目首次向社會資本放開(接觸網工具,梯車,接觸網梯車,接觸網維修梯車等鐵路設備)。
根據四川省公布的全面創新改革試驗2017年工作計劃,今年要推進的119項具體任務中就包括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。具體措施包括設立四川省鐵路建設發展基金,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鐵路建設市場等。四川省吸引社會資本進入鐵路項目的改革舉措并非孤例。去年年底,我國首批鐵路PPP示范項目之一的杭(州)紹(興)臺(州)鐵路建設正式開工。該項目總投資約449億元,由民營資本、中鐵總公司、浙江省交投集團、沿線地方政府共同出資成立業主公司,值得一提的是,民營資本占股51%,成為絕對控股。
PPP模式給“鐵老大”吸引民資提供了新的機會,但對于具有濃郁公共特征的鐵路來說,如何實現公私合營,各地仍處在探索階段。根據已在實際推進中的鐵路PPP項目來看,當前我國鐵路建設向社會資本開放的重點是城市群內的軌道交通。
社會資本進入鐵路項目不僅是給鐵路帶來機會,還會給整個城市的發展帶來機會。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推進,我國已經進入了區域協同發展全面提速的時代。而城市群的建設正是要靠通勤鐵路和軌道交通來支撐。以成渝城市群為例,每個城市間至少要有兩千公里的通勤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,才能支撐城市群的運行。而這恰好給社會資本進入提供了巨大的空間。
鐵路項目具有投資大、回報周期長等特點,針對社會資本投資鐵路面臨的融資難題,業內人士建議出臺具有可操作性的細則和配套政策,既然是政策鼓勵的方向并且已經被列入示范項目,在銀行融資時希望能簡化程序,讓社會資本投資建設的鐵路項目與國家鐵路項目享受同等待遇。